•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党建工作
    • 组织机构
    • 党务公开
    • 学习实践
    • 党建动态
  • 师资队伍
    • 教师队伍
    • 管理队伍
    • 教师风采
    • 研究生导师
  • 学科建设
    • 特色专业建设
    • 精品课程
    • 教学团队
    • 双语教学
    • 教学名师
    • 成果申报
    • 资源共享课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 科研平台
    • 科研成果
    • 学术交流
  • 学生工作
    • 奖助管理
    • 学生活动
    • 学子风采
    • 就业指导
  • 校友之家
    • 校友活动
    • 校友风采
  • 下载专区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机构设置
  • 党建工作
    组织机构
    党务公开
    学习实践
    党建动态
  • 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
    管理队伍
    教师风采
    研究生导师
  • 学科建设
    特色专业建设
    精品课程
    教学团队
    双语教学
    教学名师
    成果申报
    资源共享课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科研团队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 学生工作
    奖助管理
    学生活动
    学子风采
    就业指导
  • 校友之家
    校友活动
    校友风采
  • 下载专区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版)

时间:2022-06-30   作者   点击:[]

学科门类:经济学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代码:020209统计学院)


一、学科概况

数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与数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运用经济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各种经济数量关系及其规律的交叉学科。学科内容包括: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经济优化理论与方法、经济预测与决策等。数量经济学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方法论体系,成为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必要基础。

二、研究方向

1.计量经济学方法

2.经济预测与决策

3.金融计量经济分析

4.西北经济数量分析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致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具备扎实数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经济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从事经济研究分析、经济类基础课程教学、经济管理工作、政策研究和实务操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四、学习年限及培养过程

本学科学习年限为三年。

1.总体要求:本学科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原理和较系统的数量经济学理论与前沿经济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经济问题观察分析能力、经济政策实施能力和经济管理具体工作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2.研究方法要求:熟练掌握数量经济学分析工具,具有经济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毕业论文要求符合学术论文规范,包含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部分。

3.科研能力要求: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要完成一项科研成果,否则不得进入论文答辩环节。科研成果包括,发表论文、调研报告、参加专著或教材写作以及参加课题研究等项目。其中,论文要求以“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为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或者导师(或导师组成员)为第一作者在北大核心或本科学报发表数量经济学领域的相关论文。非学术论文成果(调研报告、参加专著或教材写作以及参加课题研究)需要学院分学位委员会进行认定。如未达到相应要求,则应在科研成果达到要求后延期申请参加下一年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五、学分要求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5学分,其中:调研实习1学分,课堂教学34学分。

六、阶段性学术成果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须在正规学术性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七、学位论文要求及过程管控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对统计学的理论或解决当前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和贡献。表明作者掌握了坚实的数理统计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潜力及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过程管理:

1.开题

数理统计学硕士研究生选定论文题目后,应向指导教师提交开题报告,并在第二学期由学院组织开题答辩。开题报告应说明选定本课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基本构思、初步见解和科研条件。

2.预答辩

预答辩由答辩组予以评审,分别做出“通过、通过但应修改、不予通过”等结论。预答辩组成员不得少于五人。参加预答辩的答辩委员采取投票方式认定是否通过,同意通过和通过但应修改的人数达到五分之三,视为通过;不足五分之三的,视为不予通过。

3.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在硕士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前,将已通过预答辩的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版利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4. 匿名评阅

凡申请数理统计学硕士学位的申请人,均须参加由学院组织的学位论文匿名评阅。

5. 论文答辩

通过学位论文匿名评阅的研究生,可向学院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5人组成,其中正高职称成员不少于2人。答辩人陈述学位论文的相关内容,答辩委员提问,答辩人回答问题,答辩委员会对论文水平及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并撰写评语,答辩委员不记名投票表决是否授予答辩人硕士学位。

八、知识体系及课程设置

详见《数理统计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附专业阅读书目)。

九、其他需要说明事项

1.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至少听满6场次学术,实行讲座登记和考核制度,每次讲座应有不少于300字的小结。

2.实践环节是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高质、高效的实践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含创新创业实践)或教学实践,实践内容和形式可多样化,可以是课程实验、企业行业实践、课题研究等等,并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报告。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科研、实践、毕业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要求,颁发兰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


学院(研究院):统计学院                              学科、专业:数量经济学

研究方向:1.计量经济学方法   2.经济预测与决策  

3.金融计量经济分析  4.西北经济数量分析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合计

开课学期及学期学分

开课单位

备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必修

公共基础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2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5学分

英语

48

3

3





外语学院

学科基础课

中级微观经济学

48

3

3





经济学院

9学分

中级宏观经济学

48

3


3




经济学院

中级计量经济学

48

3


3




统计学院

专业课

专业英语(数量经济学)

32

2


2




统计学院

9学分

国民经济核算

32

2



2



统计学院

统计预测与决策

32

2


2




统计学院

高级计量经济学

48

3



3



统计学院

必修环节

学风建设和论文写作指导(学术型)

16

1



1



统计学院

2学分

创新创业管理与实践

16

1



1



创新创业学院

选修

公共选修课

管理学前沿与方法

32

2



2



工商管理学院

至多

选修

3门

经济社会数据分析及软件应用

32

2



2



统计学院

艺术鉴赏与实践

32

2


2




艺术学院

中外人文社科经典原著选读

32

2

2





商务传媒学院

第二外国语(俄、法、日、德)

32

2

2





外语学院

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及应用

32

2


2




统计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理论专题

16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4选1,必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6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16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与专业选修课

时间序列分析

32

2




2


统计学院


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

16

1



1



统计学院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32

2



2



统计学院


结构方程模型

32

2



2



统计学院


投入产出分析

32

2



2



统计学院


学科前沿专题讲座

16

1


1




统计学院


多元统计分析

32

2



2



统计学院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研究

32

2



2



统计学院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32

2



2



统计学院


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

32

2



2



统计学院


因果推断与政策评估

16

1




1


统计学院



选修环节

调研实习实践

16

1





1




专业阅读书目

备注:研究生在确定选修课时,要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尽可能保持与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一致性。

中文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

英文期刊:1.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3. Econometric Theory

4.Econometric Reviews    5.Econometrics Journal          6. Empirical Economics

初级计量:

1.Baum, C. F.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conometrics Using Stata(1st edition), Stata Press, 2006.

2.Kennedy, P. A. Guide to Econometrics(6th edition). Wiley-Blackwell, 2008.(中译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年出版)

3.Lesage, J. P. and Pace, R. K. Introduction to Spatial Econometrics. CRC Press, 2009.

4.Murray, M. P. Econometrics: A Modern Introduction(1st edition). Addison Wesley, 2005.(原版影印由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出版)

5.Stock, J. H. and Watson, M. W. Introduction to Econometrics(3rd edition). Addison-Wesley, 2010.(原版影印由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年出版)

6.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 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7.于俊年.计量经济学(第 2 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

中级计量:

1.Wooldridge, J. M. 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 A Modern Approach(5th edition).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2013.(原版影印由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年出版)

2.杰弗里•M•伍德里奇著.张成思,李红,张步昙译.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第 5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3.科林•卡梅隆,普拉温•特里维迪.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高级计量:

1.Greene, W. H. Econometric Analysis(6th edition).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8.(张思成译.中文版:计量经济分析.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6 月出版)

2.Wooldridge, J.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ross Section and Panel Data(2nd edition). MIT press, 2010.(胡棋智,胡江华,王忠玉译.中文版:横截面与面板数据的经济计量分析.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 1 月出版)

3.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 Stata 应用(第 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计量理论:

1.Hayashi, F. Econometr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2000.(冉启康,朱保华译.中文版:计量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出版)

2.Davidson, R., MacKinnon, J. G. Econometric Theory and Methods(1st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沈根祥译.中文版: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4 月出版)

3.Ruud, P. A.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Econometric The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 联系我们

    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段家滩校区)
    电话0931-5252088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06-2015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51号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