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肇始于1981年成立的兰州商学院计划统计教研室。经过40余年的发展,学院现有统计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学、数理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应用统计硕士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投资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是甘肃省唯一的统计学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完整的教学科研单位。学院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数字经济与社会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产、学、研融合优势突出。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4/C3/40/1F581D179891B11D00EFA73A511_CB35806D_1F734.jpg)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4/38/C4/375411AC25816875112AA6B4776_EBEB8157_17C85.jpg)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3/26/45/E5866EACAA3E6336B44BECA6441_C64E931E_10DE1.jpg)
学院坚持学科建设为龙头。统计学连续五轮入选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2017年进入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建设行列。根据统计学学科发展状况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院紧盯计算社会科学等交叉前沿,形成四个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
一是经济统计。强调统计方法对区域宏观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集中于数字经济测算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农村经济与发展问题调查研究、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理论及应用方面。
二是应用统计。致力于传统调查方法与网络大数据开发的融合研究,在异源异构数据融合、数据质量评估方法方面具有理论和应用创新成果。
三是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开展投资与金融风险控制量化研究,围绕金融价格模型和投资策略形成了系列理论研究成果。
四是西部生态与资源环境统计。服务于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侧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测度研究,围绕自然资源价值核算和生态系统碳汇价值核算等研究形成系列应用创新成果。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1/1F/11/37E04C8DD0A4C5AD71E05764249_41632524_2FA10.png)
学院注重团队培养与建设。现有教职员工56人,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20人,博士(含博士在读)34人;45岁以下人员占60%以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宣部)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5人,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1人,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3人。学院重视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建成应用统计学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等2个、省级一流课程团队3个以及校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D/70/EF/0DC8AA2E128CACE301C6D6EA98C_AB729CE9_2DD9C.jpg)
学院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人才培养。拥有1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建成了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统计学示范基地,4门省级精品课程和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151人,硕士生259人,博士生72人。近五年来,学生在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全国性奖励56项、省级奖励54项。在校生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Resources Policy》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19项,获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省政府参事室咨政建言成果三等奖1项。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2/13/56/BD9D16B12071C29E2D1CD48F541_72B24E55_14C9B.jpg)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D/67/5D/46C1448168A07131B3AE9CC7BC5_7650BA66_22792.jpg)
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致力于统计理论与实证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地厅级项目50余项、横向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13项,提交资政报告20余篇。学院注重学术交流和学术地位的保持。近五年举办国际、全国性学术会议13场,积极与丝路沿线国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兼任全国性学术组织副理事长1人,副秘书长1人,常务理事及理事30余人次。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7/2B/CD/224EBC6A2A0E4275BD20CD15C3A_CC7CB563_5D174.jpg)
学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论文写在陇原大地上。重点在以下社会服务领域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做出了独特贡献:一是紧盯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地方政策法规和战略规划制定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智库作用。五年来,学院教师向甘肃省委省政府提交了25篇专题咨政调研报告,其中7篇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17人次的肯定性批示。二是紧盯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咨政建言。先后撰写并向甘肃省委省政府提交了8篇专题研究报告。承担甘肃省委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重点专项任务“全省贫困人口精准识别退出监督检查工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等工作。三是积极参与主持重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在支持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同时,拓展形成了学科服务社会应急管理需求的能力。先后全程参与主持完成了夏河县“8·22”暴雨泥石流灾害民房损毁情况核查、陇南“8·7”暴洪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估等,为灾害救助和灾后重建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基础性依据。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1/0F/65/94A10FAAC7A5912C3FF974DD566_63BE26C5_5CA93.png)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E/0C/79/127B34DA220E360E438F2BBFDA2_0C919947_18CF3.jpg)